從《風味人間》看中華上千年的飲食文化傳承
豆瓣評分9.3,《風味人間》第二季在今年初夏如期回歸。不同于其他的美食類節目,觀眾最愛它的不僅是鍋灶里翻滾的美食,更是伴隨炊煙不斷升起的對生活的渴望。那些來自大山深處或風味江湖的人間煙火,即使是隔著屏幕也能帶給我們一種高端、考究的飲食體驗,它喚醒的不僅僅是我們的味蕾,更喚醒了我們回憶里食物與情感的羈絆。
(By:下廚房用戶 crazy_go)
正如《風味人間2》美食顧問董克平所說的:“食物背后的文化力量和歷史傳承讓食物本身變成了文化的承載體。”影片中所倡導的,除去繁瑣的調味手段外,烹飪的最高境界是發揮食物最本真的味道和功效,而每一味傳統食材中的烹飪手段、功效乃至種植方式,都蘊含著中華飲食文化數千年的傳承精髓。
(By:下廚房用戶 呱呱呱呱)
例如百姓餐桌上的??汀∶祝c海參同煮,可益丹田、補虛損;與山藥同煮,可補中益氣、鎮靜安神;與紅豆制成糕點能化痰解毒,潤肺止咳...同是小米,但與不同食材之間碰撞出來的,除了軟糯醇香,更多的是對食用功效的追求。《本草綱目》記載:小米“治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著名健康專家、解放軍309醫院前營養科主任張曄曾多次在節目中提到,對于脾胃虛弱、高血壓和產婦等人群來說,小米養胃,已是不爭的事實,小米的營養價值堪比人參湯。
相傳在康熙年間,清朝大學士將沁州產的“糙谷米”(小米)獻給康熙,康熙食后胃口大開,親自賜名“沁州黃”,并封之為金湯貢品。
(By:下廚房用戶 煙火間)
當然,并不是所有地區所產的小米都能夠成為御用貢品,就像火腿離不開金華,血旺離不開四川一樣,唯有那一片專屬源產地,才能造就地道好糧。沁州牌小米的產地 山西 沁縣, 源自 高端山西小米 核心產區, 地處北緯36°、東經112°,平均海拔在一千一百米,年均日照2500小時,只有這片富含微量元素的紅色土壤才被譽為小米的世界黃金產地。產出的小米不但味美甜香、米油豐富,營養價值也比一般谷物要高。當地民間有句諺語:“金珠子,金珠王,金珠換不來沁州黃?!?/span>
在山西,沁縣在內的整個晉東南地區的民間飲食都有著濃厚的小米情節,光是早餐的一碗小米稀飯就有“錢錢飯”、“角角飯”、“糊子飯”、“豆子飯”、“糝糝飯”、“山藥飯”等等不同的樣式,被當作正餐主食食用也有“莜面小米塊壘”、“米面糊兒”、“米圪瘩”等許多花樣。也正是習慣于食用正宗產地,正宗品種的沁州牌高端山西小米,老百姓才能對食用小米始終如一,持一片熱枕。
(By:下廚房用戶 煙火間)
然而隨著工業化生產的大規模加速,堅持古法種植、追求卓越品質的種植戶越來越少,曾經一度,這款中華名米也因谷物退化,種植面積越來越小等原因險些失傳。不少有識之士在媒體公開呼吁:“救救國寶!”2000年,時任沁縣羊莊鄉黨委書記的石耀武臨危受命,承擔了歷史名米【沁州牌】的開發和拯救工作,與多位農科人員一起,利用有機旱作、輪作倒茬、秋耕壯垈、臥羊施肥等古法種植技術,同時結合現代科技承接古方典籍,確保將國粹名米的歷史貢品價值與文化價值最大化,這才有了今天的沁州牌高端山西小米。
這一捧小米,從滋養貢品到百姓餐桌,經歷過皇家禮贊,也撫慰過節儉歲月,美食家們對它的烹飪探索從未停止。它可以被星級大廚專業烹飪成小米燒海參、溫補金米粥這樣的饕餮國宴,代表著我國飲食文化的最高水準;也可以是細心的父母精心搭配了南瓜、紅棗、牛奶等孩子喜歡的食材,制作出的軟糯香甜的營養小食,飽含著父母濃濃的親情與關愛;它甚至能在美食達人的巧思之下,和蝦仁、雞胸肉這些低脂高蛋白食材一起變身成為健康美味的粗糧減脂餐,蘊含著年輕一代的生活智慧與追求……它依然是千家萬戶餐桌上最常見的食糧,以一種閱盡滄桑的淡然與豁達,幻化出萬千風味、演繹著人生百態。
(By:下廚房用戶 心香雨)
為了讓小米飲食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近期山西沁州黃小米集團聯合下廚房舉辦“百年宮廷米,一品沁州牌——第四屆小米美食文化節”,以用高端山西小米做美食的方式,傳播健康飲食理念,傳承發揚中華飲食文化。百年貢米品牌沁州牌高端山西小米與時下年輕人最喜愛的美食分享平臺下廚房的這次合作,讓年輕群體讀懂了小米的歷史與內涵,愛上了小米養胃菜系,并跟著“煙火間”、“心香雨”等下廚房知名美食達人一起動手制作出專屬于自己的小米美食,身體力行地將小米文化傳播出去,讓更多人了解小米文化、感受小米文化。